再者,拙作《政坛败将——史迪威在中国战区实录》不是政治评传,更不是史学专著。首先,这部作品的叙述笔调是文学化的;其次,为了增加可读性,笔者把某些史实的时代氛围进行了提炼和渲染,把某些冗长的回忆史料改写成了对话;再其次,为了再现史迪威以及其他人物的心路历程,笔者在史实的基础上花了很多笔墨描写甚至是推断其内心的活动。但拙作所写的人物和事件是以史为据的,未敢杜撰行文。
在写作《政坛败将——史迪威在中国战区实录》的过程中,参阅了大量有关的中外专著、史料和回忆文章,还选录了一些原本属于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。为此,笔者把主要参考书目、文章名附录在全书的后边。另外,拙作中还有未指出引文的出处甚至化入拙作行文的引证,这也是笔者应当说明并感谢的。
由于拙作参阅书籍上百种,加之大陆与台湾的行文风格有很大的差异,使得拙作的叙述笔调和引文难以统一。另外,同是一本翻译著作,大陆与台湾不仅释文不同,而且相同的历史事件也译得相去甚远。就说同是大陆的翻译书稿,也因译者不同而异。结果,同是一个外国的地名、人名和战役名称,就有了不同甚至多达三到五个称谓。这不仅给笔者写作设置了困难,而且给读者增添了麻烦。为此,笔者尽量使之统一,力争做到浑然一体。这是需要向读者说明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