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不同社会群体的教育权利
为人民大众的教育,是当时教育政策的基点。20世纪50年代掀起扫除文盲的全国性热潮,其规模之大、影响之深,前所未有。在工农速成中学、业余学校、夜校、政治学校、干部培训学校中,许多原先无缘接受教育的成人获得不同程度的文化教育。
但是,起点的教育公平问题随之产生,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。一是一些特殊群体的特殊利益开始呈现,其典型如享有某种特权的干部子弟学校的普遍设置。毛泽东等人对此产生警惕,干部子弟学校于1955年被通令取消。二是在扩大人民教育权利的过程中,“人民”这一概念逐渐被加以区别,人民被划分为劳动人民和非劳动人民;此外,还有一个不属于人民的剥削阶级、反动分子阶层。在“以阶级斗争为纲”逐步升级的背景下,家庭出身成为衡量一个人的政治先进性的重要标准,这演化出被称为“阶级路线”的一套相当制度化的政策:一个人在进入高校学习、毕业分配、出国、提拔任用时,被根据家庭出身予以不同的对待,剥削阶级子弟、非劳动人民子弟接受高等教育和向上流动的机会被限制。
2.在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之间的选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