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而史美钧那十篇关于徐志摩、王独清、朱湘、陈梦家、卞之琳等诗人的评论,逐渐受到重视,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,被何镇邦、郭娅妮等研究者提及,陈青生、潘颂德分别在《年轮:四十年代后半期的上海文学》《中国现代新诗理论批评史》两书中作专题讨论,并收入《中国新文艺大系:1937—1949评论集》及相关诗人研究资料集。
四
史美钧终归是“老实”的作家。他的作品没有长篇大论、宏大叙事,多为描写亲身经历、所见所闻,记录了抗战期间上海、浙江一带小知识分子的状态,是很好的研究战时社会生活的史料。从这点而言,倒是有些价值。史美钧的作品带有强烈的自传色彩,其生平基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寻到踪迹。
史美钧是浙江海宁人,并非陈青生先生猜想的温州、金华一带的人。我开始也以为史美钧的老家是在平阳、苍南、泰顺这些接近福建的地方,但后来读了他的文章,就觉得自己判断失误了。史美钧《纡轸集》收录的文章多是写他在八一三事变之后逃离上海一路向南的生活,首站是回到他的故乡。“故乡岁月,惟有颓败与伤感,樑燕犹昨,人事全非!这高楼,那庭院,何处无我童年的踪迹?到处蔓衍生活的烙痕。”“虽然仅沪杭线上的小市镇,敌于大场惨败后,同样的糜集大轰炸。等父亲乘最后一班火车归来,随即决定我们由海宁过江。”(《行程》)《妇女杂志》一九二八年第十四卷第二号“征求”栏中刊有史美钧征求过期杂志的广告,所附地址“硖石迪秀桥南”可能就是史府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