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,德国陆军元帅和大将在使用和级别方面就逐渐有所区别,到一次大战期间这种区别就更加明显:在任职方面,元帅通常担任东战场和集团军群的司令,而大将则担任集团军司令;在级别方面,大将低于元帅,但高于上将。这时期,大将同元帅一样,没有兵种的区分,而上将仍分为步兵上将、炮兵上将和骑兵上将。上将的任职范围比较宽,多数担任军长,也有少数出任集团军甚至集团军群司令。师长和旅长的军衔则分别为中将和少将。
到了纳粹德国时期(1933—1945年),希特勒在疯狂扩军和进行侵略战争的过程中,逐步地恢复了德意志国家历史上所有的将官和元帅军衔,并规定了诸军兵种和各级军衔相应的名称和级别,如:帝国元帅;元帅,海军元帅;大将(4颗星),海军大将;兵种上将(2颗星),海军上将;中将(1颗星),海军中将;少将(没有星),海军少将。空军军衔与陆军相同。目前也有很多书籍将纳粹德国的四级将官军衔,按英、美、法等西方国家的军衔等级系列,依次翻译为上将、中将、少将、准将,如古德里安上将等。应该说,从将官的任职等级看,这样翻译也比较合理。这一时期,德国的旅长和师长通常为少将和中将;军长和集团军司令,通常为上将和大将;集团军群和战区司令,全军和各军种的总司令,通常由元帅担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