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图书刊刻
明代的图书出版主要的仍是雕版印刷,但活字版和彩色印刷也已普遍应用。在活字版方面,不仅有木活字,而且出现了铜、锡等金属活字;彩色印刷上拱花印刷则是明代的创举。因此,明代的图书刊刻数量大、品种多、技术精、地域广,数量上所印书籍超过2万种,有的书几十种版本,刻书品种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学科门类。从刻书事业的经营者来说,有政府(官刻)和私人两种,私人又分家刻和坊刻两种类型。
官刻书的盛行 官刻图书中,重要的是内府刻本、监本和藩刻本。
明万历刻本《牡丹亭还魂记》
内府刻本指宫廷刻书,由宦官衙门司礼监主持,司礼监经厂库有提督总管,下设掌司若干,管理书籍刻印及印成的书籍。据万历《大明会典》记载,嘉靖年间司礼监经厂所属工匠有1200人之多,刻字匠315人,刷印匠134名,擢配匠189名,裱褙匠293名,还有制笔、制墨等工匠数十名,可见内府印书规模之大。印刷的主要书籍有《佛藏》、《道藏》、《番藏》等佛、道经卷以及各种由皇帝批准的书籍。皇帝批准要印的书籍大多是经史读物、国家政令典制。如《皇明祖训》、《大诰》、《大明律》、《大明令》、《御制文集》、《为善阴骘》、《孝顺事实》、《内训》等就属于这一类书。内府刻书主要供宫内书房学习、小内监诵读和颁发到各级官员及政府,有的书还要发到各级学校的学生,可见印刷量之大。周弘祖《古今书刻》载有内府刻书83种的目录,刘若愚《明宫史》土集“内板书数”载有经厂明末存板书籍158种的目录,由这两个目录可大体了解明代内府刻书的数量和种类。内府刻书其版式宽阔,行格疏朗,字大如钱,纸墨皆精。但因经厂系宦官主持,万历以后,主管内府书版的太监“鲜谙大体”,视书版如泥沙,有的被偷出宫外货卖,有的被劈柴御寒,有的被削去原有刻字改作他用。到明代末年,不仅内府书版的数量有所减少,质量也有下降。因此,内府刻本不大为读书人和藏书家重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