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沫回答:“齐强鲁弱,你们以强凌弱,强占我们鲁国土地,太欺负人了!我现在就要求归还那些土地。”
齐桓公出于无奈,只好答应全部归还鲁国侵地。曹沫于是放了齐桓公,扔下匕首,走下盟坛,神色不变。
齐桓公脱离危险后,气得暴跳如雷,认为鲁国这是在搞人身威胁,所以刚才答应归还土地的事也是迫于无奈,现在可以反悔了。
管仲劝他说:“现在我们是在诸侯面前答应了别人,如果因为贪图小利而失信于天下诸侯,我们就会处于被动,孤助无援,不如归还侵地,以此来取信天下诸侯,树立我们齐国的信誉。”
齐桓公听了管仲的话,再仔细想想现在的形势,于是决定把战胜得到的土地都归还鲁国。
齐国因此威望大增,诸侯闻知,都认为齐国守信而愿意归附,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首。
有所为有所不为
刘绍棠,当代著名作家,北京市通州区人,被誉为“文坛奇才”,是孙犁之后“荷花淀派”的代表人物。为人风趣幽默,思维敏捷。
一次,南开大学请刘绍棠去作报告。当刘绍棠讲到文学创作要坚持党性原则时说:“每个阶级的作家都是有所为有所不为,即使是真实的东西,也是有所写,有所不写的,无产阶级的文学更是如此。”
有个女学生听后,写了一张条子:“刘老师,您说作家要有所为有所不为,我不能苟同。请问:既然是真实的,就是存在的;存在着的,就应该给予表现,就可以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