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秦汉到宋元,虽然宰相的名称有不同、权力有起落,宰相制度却始终是皇帝制度的重要补充。但是,洪武十三年(1380)正月,明太祖朱元璋在以谋反罪杀左丞相胡惟庸后,直接废了明朝的宰相府——中书省,同时,将原来中书省下属的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部由正三品提升为正二品,让其分掌政务,直接对皇帝负责。又将作为军队最高统率机构的大都督府一分为五,称五军都督府,分统在京各卫和地方各都司。接着,废除品秩过高的御史台,改设都察院,掌监察,品秩与六部尚书一样,正二品。这样,中央一级的权力结构宣告定型。
宰相制度的被废除,既是明朝国家权力结构的重大变化,也是中国古代国家权力结构的重大变化。明太祖对自己的这一改革进行总结:
自古三公论道,六卿分职。自秦始置丞相,不旋踵而亡。汉唐宋因之,虽有贤相,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。我朝罢相,设五府、六部、都察院、通政司、大理寺等衙门,分理天下庶务,彼此颉颃,不敢相压,事皆朝廷总之,所以稳当。以后嗣君并不许复立丞相,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,文武群臣即时劾奏,处以重刑。(《明太祖实录》卷239)